界限設定 精髓(一):
不落入孩子的情緒操控
父母在進行界限設定時,其中一個不容易的地方,是即使我們能夠狠下心腸,讓孩子去承擔沒有履行自己的責任所帶來的後果,卻有時候抵不過孩子的反抗或不滿的情緒。父母在這個時候該如何自處?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家長的分享:
小兒子今年6歲,最近動不動發脾氣,甚至情緒失控,每天為很小的事情或一句無關痛癢的說話大吵大鬧很多次,確實令我非常頭痛。
有一天,在小兒子發脾氣時我如常地陪伴和安慰,在他冷靜下來後,他跟我說沒有喜歡他、自己不喜歡自己、媽媽也不喜歡自己,他甚至說想要結生命(我知道他不是認真的,只是在發晦氣)。於是我問小兒子,媽媽有甚麼地方可以改進的,他便提出以下要點:
1) 當他犯錯時,媽媽不可以憤怒及責罵他;媽媽可以糾正他的錯處,但不可以凶惡。
2) 當他發脾氣時,媽媽要陪伴並安慰,如果媽媽忙著其他事情,要盡快完成,然後去陪伴他。
3) 若媽媽正忙於其他事情,暫時不能陪伴他,媽媽必須笑著(即不可有煩躁的表情)向他表達。
我感到驚訝,一個6歲的孩子竟然可以那麼細緻地表達他對媽媽的要求,當中亦反映了過去他與我之間互動中的感受,如感到被拒絕。我想,作為一個好媽媽,我應該盡力提升自己。在之後兩星期,我真的做到大部份的要求。但過程中,我發現孩子不自覺在操控我,他會說:「你沒有笑!」、「你好惡!」後來,在家長班導師的提醒下,我醒悟到自已不知不覺間落入孩子的情緒操控中。
原來我竭力去滿足他的需求,是我心底覺得自己不夠好,我想用行為證明自己是好媽媽。我的內心很容易產生罪疚感,認為孩子的問題都是因我而起。在罪疚感的牽引下,是無法在管教孩子時為他設定有效的界線。
當我明白及決心走出這心理綑綁後,我便安然地對小兒子說:「媽媽會盡力滿足你的要求,但我不能保證任何時候都做得到,我會盡力去做,是因為我愛你。」
只要我們內心真的愛孩子,我們已經是好父母,完全不用懷疑。我也相信孩子內心是渴望自己做好的,但他需要我們為他設定界線的同時,我們亦要站穩在較高的視野,用愛及耐性管教孩子,不被孩子的情緒干擾。
當孩子情緒突然失控、或對你嘶吼、或諸多辯駁時,我們嘗試要不受影響。當我們情緒跟著孩子變得波動,孩子的心會感到懼怕;當我們的心安穩,孩子的心也會被感染,能平靜下來。當我們能在情緒的關口上站穩住腳,為孩子立界線就更有果效了。
文章節錄自《成為孩子的生命師傅》並因用途而略作修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