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朋友常常說負面說話,
怎麼辦?
「這個很難,我一定不會做!」
「我一定又做錯了!」
「我不會進步的。」
為甚麼小朋友對自己總是沒有信心?還要故意說負面的說話?越叫他們不要說,就是改不掉?
他們不是真心希望自己做得不好,而是啟動了自我防禦的機制,為自己可能的失敗提早預演,他們心想:「我早就說自己會失敗,那麼別人就不會給我期望,萬一我真的失敗也不會責備我。」這個非理性想法引申說出負面說話的行為,行為成為習慣,甚至變成口頭禪。
試想想,如果孩子永遠只看自己的缺乏、不足,而忽略了自己的努力和美好的地方,這有多可惜呢?所以,我們要嘗試將孩子的焦點從「缺乏」轉移到「擁有」上,試試這樣回應:
父母的說話像播種器,孩子未必會立即有回應,但他們會把說話帶來的感受藏在心裡。跟孩子說,沒有人和事情是十全十美的,我們總會從中找到未完善的地方。有不足,不要緊,我們可以繼續進步:“We are good enough, but can keep improving.” ——我們已經夠好,但可以繼續進步。
懂得欣賞自己的孩子,就會有動力向前行。
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